“春初早韭,秋末晚菘”,作为一枚吃货编,这暖暖的春日里,割一把嫩绿嫩绿的韭菜,炒个鸡蛋,黄绿相间,鲜香扑鼻,简直是色香味俱全的一道家常菜!
正当小编夹起韭菜要吃时,被家里老太太大吼一声:“别动!这个是发物不能吃!你病刚好,又想去中医院啊?”乖孙不敢和奶奶犟,只好咽咽口水作罢。
不知道你们家有没有这样的老人家,在吃食上有很多禁忌,比如鲤鱼、仔公鸡、虾,螃蟹、羊肉、韭菜、荠菜……如果在吃中药的话,那这个禁忌就更多了。
那么问题来了,究竟“发物”这个概念是什么,哪些食物又是“发物”呢?
发物是中医药自古以来就有的说法,在很多的古书中都有讲述,如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:“凡服药,不可杂食肥猪犬肉,油腻羹鲋,腥臊陈臭诸物;凡服药,不可多食生蒜、胡荽、生姜、诸果、诸滑滞之物。”名医秦伯末在《中医对于病人的膳食问题》中曾说:“凡能引起口干、目赤、牙齿肿胀、大便秘结的荠菜、韭菜、香菇、金花菜等,都有发热的可能,俗称发物。”
现在有学者将发物定义分为两个方面。广义:在健康人正常摄入,或患病服药及病后调理的饮食过程中,因饮食不当而诱发某种病症产生、激发新病、妨碍治疗、加重病情或影响机体康复的一类食物。狭义:能导致类似于现代医学所指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食入性食物。
学者将发物按性能分为6种即:发热之物、发风之物、发湿热之物、发冷积之物、发动血之物、滞气之物。而我们常用的按食物来源划分则是以下6类:
①食用菌类:主要有蘑菇、香菇、木耳、香蕈等,过食这类食物易致动风生阳,触发肝阳头痛、肝风眩晕等宿疾,此外,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;
②海腥类:主要有带鱼、黄鱼、鲳鱼、蚌肉、虾、螃蟹、海带、海蜇、紫菜、干贝、蛏子、乌贼、海鳗、鲔鱼、田螺、鲤鱼、鲥鱼、黄鳝等水产品,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,对于体质过敏者,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、荨麻疹,同时,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病;
③蔬菜类:主要有竹笋、芥菜、南瓜、菠菜、姜、韭菜、茴香、大蒜、藕、四季豆、莴笋、葱、苋菜等,这类食物易诱发皮肤疮疡肿毒;
④果品类:主要有西瓜、梨、香蕉、枇杷、桃子、李子、杏、银杏、芒果、杨梅、樱桃、荔枝、甜瓜、柿子等,前人曾指出,多食桃易生热,发痈、疮、疽、疖、虫疳诸患,多食杏生痈疖,伤筋骨;
⑤禽畜类:主要有公鸡、鸡头、猪头肉、鹅肉、鸡翅、鸡爪、驴肉、獐肉、牛肉、羊肉、狗肉、鹅蛋、鸭蛋等,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,食之易动风升阳,触发肝阳头痛、肝风脑晕等宿疾,此外,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.鸡蛋虽不属发物,但也不宜多吃,一般一天不宜超过2个,尤其是肝炎、过敏、高血脂、高热、肾脏病、腹泻病人,更不宜多吃,因鸡蛋内含大量蛋白,但它们属于异性蛋白,有相当一部分人吃了异性蛋白质后出现病态反应;
⑥豆类:大豆、绿豆、黄豆、蚕豆等,不易消化会导致气机阻滞不畅,产生胃胀、腹胀。
发物导致疾病发作的原因,可能有3个方面:一是以上所说的动物性食品中含有某些激素,会促使人体内的某些机能亢进或代谢紊乱,如糖皮质类固醇超过生理剂量(猪头肉、雄鸡肉、羊肉、老鹅等)时可以诱发感染扩散、溃疡出血、癫痫发作等等,引起旧病复发;二是某些食物所含的异性蛋白成为过敏源,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复发,如海鱼虾蟹往往引起皮肤过敏者荨麻疹、湿疹、神经性皮炎、脓疱疮、牛皮癣等顽固性皮肤病的发作,豆腐乳有时也会引起哮喘病复发;三是一些刺激性较强的食物,如酒类、葱蒜等辛辣刺激性食品对炎性感染病灶,极易引起炎症扩散、疔毒走黄,这也符合了中医所说热证、实证忌吃辛辣刺激性发物的道理。
那么是不是这些发物都不能吃呢?!
一、对于易引起过敏的食物要做到4点:
①忌食或慎食自己容易过敏的食物。但有的人初次食用某种食物时发生了过敏,过了一段时间再次食用这种食物时可能不再出现过敏症状,则从此不必忌讳。②生食容易致敏时,可以改成熟食(煮熟、蒸熟或炒食等)。③对食物进行处理后再食用,比如对鲜牛奶过敏者,可改饮酸奶或羊奶、马奶,或用炼乳、奶粉代替。④某些营养价值高、需要经常食用的食物,可少量多餐地吃,如无症状发生,可逐日增加食量,以不引起过敏为度。如此经过数周或数月,可获得“脱敏”的效果。
二、对于有些疾病发作期,应严格忌口,例如:
①一般发热性疾病,即外感热病,忌热性食物(薤、姜、花椒、胡椒、羊肉、狗肉等)、油腻性食物。
②内热之症,如痤疮、乳痈、背痈等火毒之证,以及湿热腹泻、痢疾等,宜忌辛辣、烟酒、肥腻、海鲜等。
③皮肤病如过敏性紫癜、牛皮癣、湿疹等,忌辛辣、肥腻、海鲜等。
④患有反复性上呼吸道感染及哮喘病时,忌辛辣、烟酒、肥腻、海鲜等易生痰化热之品。
⑤痛风患者,忌海鲜、啤酒、豆类。
⑥胃痛、腹泻等属寒盛类疾病者,忌生冷、肥腻、豆类等。
最后小编提醒大家调畅情志、注意饮食、劳逸结合,身体倍棒,吃嘛嘛香。
(程伊树)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