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古以来,晒太阳就为历代养生家所推崇。而在冬日晒太阳,保健效果更是堪比“参汤”。
冬阳一寸值千金
清代赵学敏在《本草纲目拾遗》中将晒太阳的功效做了阐述:“太阳火除湿止寒僻,舒经络,痼冷,以体曝之,则血和而病去。冬月以旧帛晒,受阳气,覆体,皆能却疾。作酱日晒,受日气多,人食之多补脾胃,久服长生,养生家有服日光法。”
传统养生中,非常强调通过闭眼来养肝,眼皮相当于肝脏工作和休息的开关,眼一闭,则肝血藏,肝脏开始休整。闭眼养肝可在工作、学习间隙进行,也可选安静之处闭目独坐,排除一切外界干扰。闭目配合眼功练习,可改善头晕眼花、视物模糊、眼睛干涩等症状。
具体做法:轻闭双眼,用两手大拇指从眼内角向外擦24次。
3.健脑:走路握拳
翘起手腕,五指向前,掌心向下,然后从前向后旋转手腕,并顺势握拳。平时我们可以边走路边练习握拳,注意先运腕,然后握拳点按掌心的劳宫穴3~4秒钟,重复动作。手指越灵活,头脑越不容易“生锈”。此外,握力是有效的长寿特征,而握拳正是最易操作的提高握力的方法。
4.长寿:卧时提肛
提肛时微微向内收缩肛门,类似于忍大便一样的感觉,坚持3~4秒后放松,然后再提肛,反复做几分钟就可以了。长期坚持有助减少痔疮的发生,改善女性尿失禁的症状。会阴穴是非常重要的长寿要穴,经常做提肛运动,可以对会阴穴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。
5.防摔:站立提脚跟
练习时要充分提脚跟,然后缓慢下落至一半的距离时改为快速落下脚跟,即颠足震动脚跟。此法可以锻炼人的平衡能力,中老年人常练习可以防止摔倒。还可以缓解足跟痛。脚被誉为“精气之根”,人体生殖系统在足部的对应反射区正是脚跟,因此提脚跟还有益生殖保健。
6.强身:常捶背
捶背手法要均匀,着力要有弹性,轻拍轻叩,每分钟60-100下,每日1-2次。每次捶背时间30-50分钟,以上下轻轻叩打为宜。严重心脏病者,捶背须谨慎。捶背可提高免疫机能,增强抗病能力。还可舒筋活血,使肌肉放松,防止慢性腰痛和腰肌劳损。
7.抗衰:皮肤干沐
将双手搓热,像洗澡一样常搓摩周身皮肤。一般从头顶百会开始,顺次面部,两边肩臂,从上而下,胸部、腹部、后背至左右腿,依次擦之。此法能疏通经络,活跃气血,抗衰老防疾病。
8.促消化:常摩腹
平时经常用手摩腹,可消除腹胀,有助于食物消化。仰卧在床,两腿伸直,脚尖朝上,两手搓热,两手相叠,用掌心在以脐部为中心的腹部,顺时针方向分小圈、中圈、大圈各转摩12次。常摩腹能健肾强腰、滋阴壮阳、益气固精、健脾胃、助消化,久练对肾亏乏力及便秘均有疗效。
9.养腿:坐着捏膝
两手掌心分别捂在左右膝盖髌骨上,利用手心的温热对膝盖进行加温。按摩时先用五指在髌骨周围放射状向外点按,大概八九个来回即可。然后五指合力轻轻抓揉膝盖,最后再搓一搓膝盖。温煦作用加上揉捏按摩,可以起到促进膝关节血液循环的作用,从而濡养关节,有助减轻关节痛等多种症状。
10.醒脑:经常梳发
双手五指分开并屈指伸入头发间,从前额沿头顶至后脑循环往复按搓头部,每次梳头十次至百次。动作宜轻柔,或用木梳每日梳头3-5遍,每遍60-100次。梳发可疏通头部经络,防止脱发和头发早白。还可以消除疲劳、清醒头脑。
来源:广东中医药微信公众号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