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专题专栏 > 他山之石

桐城市:做实医联体医共体 提升健康服务能力

发布时间:2024-02-20 18:00:00 办公室 浏览:399 次
【字体大小:

近年来,桐城市扎实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,深入推动市镇(街道)、村(居)医疗卫生服务“一体化、同质化”发展,逐步实现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合理功能定位,分级诊疗效果初步呈现,医疗健康服务能力整体稳步提升。

推实医联体“双向合作”。2023年,桐城市人民医院与上海同济医院续签合作协议,在科室建设、人才培养上加强合作联动;消化内科与安庆一院建成名医工作室;与安医附院,南京口腔医院、弋矶山医院建成远程会诊平台和专科联盟;2023年12月,桐城市人民医院与安医二附院签约,省级专家每周常态化坐诊开展15个科室帮扶。市中医院加入中国创伤救治联盟,与安医一、二附院,省中医药一附院、省立医院建立医联体,与安庆一院泌尿外科、超声科建立专科联盟,实现医疗资源和专家有效下沉,群众医疗卫生服务方便可及。  

推深医共体“上下联动”。双向转诊“上下有序”。建立全民健康信息平台,双向转诊子系统全面运行,实现信息化转诊,牵头医院制定考核办法兑现奖惩。药品目录“上下统一”。调整医共体中心药房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,遴选统一药品目录和药品供应商,落实统一用药范围、统一采购、统一配送、统一药事管理考核。HIS系统“上下联通”。打通并搭建市医院、市中医院与16个基层卫生院的HIS管理平台,实现区域内检验结果互认、电子病历、公卫信息上下联通。智慧中药房“上下直达”。搭建县级医院与基层卫生院(村卫生室)信息化配送终端,中药饮片统一招标采购送达。医共体考核“上下同步”。牵头单位分别对各成员单位同步考核,将慢性病按人头付费、县外就诊率、医保政策落实、诊疗行为作为重点考核指标并兑现奖惩。

推进医疗资源“下沉一线”。千医下乡“到一线”。县级每年安排11人医护人员派驻至基层卫生院,定点帮教院感管理、特色专科、公共卫生、家庭医生签约和中医药等工作。目前,大关中心卫生院外科、吕亭卫生院儿科和中医科,以及孔城镇卫生院、金神镇卫生院、黄甲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初显成效,诊疗和手术人次明显提高。技术帮教“到基层”。市医院和市中医院深入到16个基层医疗机构,常态化派出12名医生定期到基层卫生院门诊坐诊和查房带教,不定期开展处方点评、诊疗规范、慢病管理、药事管理培训。“1+1+1”包保“到点位”。市镇村“一体化”健康指导员服务团队,定点到各基层医疗机构,开展全方位健康指导,督促家庭医生签约和分级分类随访落实,宣传引导分级诊疗、合理就医。

    推广特色专科“一院一品”。出台特色专科培育方案,将特色专科建设作为突破口和侧重点,以“一院一策、一院一品”为努力方向,在基础建设、设备采购、人员储备等方面予以支持,引导各医疗机构利用3—5年的时间,推广和打造一批特色专科品牌。医共体牵头医院带动基层医疗机构专科建设,除桐城市医院、市中医院两所公立医院特色专科外,其他医疗机构特色初显,市妇幼保健院、吕亭卫生院推广开展中医外治、冬病夏治、雷火灸、火龙罐、隔姜灸、盆腔正骨等10余种中医药技术特色鲜明;青草中心卫生院省名中医汪祥益工作室的中医妇科、骨伤科享誉全市;仁胜中医院运用中药饮片、自制汤剂结合针灸及点穴等临床治疗,对颈椎病、腰椎间盘突出症、风湿性关节炎、骨结核、中风后遗症、慢性病康复等疗效显著。(桐城市卫健委

 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