怀宁县多措并举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
近年来,怀宁县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,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,多措并举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,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,增强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和满意度。
一是加强医联体和学科建设,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实力。县医院、县中医院与省内外三级医院组成医疗联合体,开展科室共建、技术协作,提升医疗服务能力。2017年县医院与安医大二附院神经外科开展合作共建,安医大二附院神经外科派副主任以上医师常驻县医院,重点对神经外科技术和管理进行传帮带,成功实施脑膜瘤切除手术,填补了我县此项技术空白;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在县医院成立“心血管诊疗中心”和“肝胆胰诊疗中心”,每周派驻专家来院坐诊指导,并安排县医院骨干医师到中大医院轮训。同时,县医院还通过互联网+移动手术预约平台,与“名医主刀”合作开展了眼后和关节镜下手术。县医院还与省立医院、北京蓝卫通三方建立合作关系,成立远程医学中心,有效提高县域医疗技术能力,让患者在县内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专家的诊治。县中医院也与安徽中医药大学一附院建立医联体合作关系,选派6名业务骨干前往该院进修学习,并与该院合作中医药临床研究项目。同时两家县级医院注重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,提升临床诊断水平。随着县医院64排128层CT、1.5T核磁共振、健康管理中心、介入中心、县中医院16排CT等相继投入使用,县级医院学科建设得到快速发展,医疗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。县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再次入选安庆市第四周期重点特色专科、支气管镜检查和镜下治疗技术达到市级同等水平、CT室开展的全身血管造影(CTA)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术在安庆市县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、口腔科开展的种植牙技术跻身全市前列;县中医院康复科、骨伤科列为首届安庆市中医名科,并且针灸推拿科、康复科列为省十三五重点专科,“怀宁中医骨伤疗法”成功入选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全县共有2人被评为首届安庆市名中医、6人被评为安庆市基层名中医,3人荣获“安徽省第二届基层名中医”称号。
二是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,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。组建以县医院、县中医院、独秀医院为牵头单位,其他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为成员的三个县域医共体,牵头医院医疗骨干与乡、村两级医务人员结成固定的“1+1+1”师徒关系,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,加强学术交流,定期下乡指导,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技能、规范服务。在三个牵头医院分别建立远程心电、远程影像诊断中心,与省市级诊断中心互联互通,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心电、影像专家会诊、诊断报告审核等远程服务,实现资源共享,方便病人就近看病就医。加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,全县首个紧密型医共体县医院月山分院挂牌成立。积极开展一级、二级综合医院创建和“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(村卫生室)”创建活动,目前全县已有月山、江镇、三桥3所乡镇(中心)卫生院获“全国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”称号,腊树镇烟墩村卫生室、江镇镇新合村卫生室获“全省群众满意的村卫生室”先进单位;月山、江镇2所乡镇(中心)卫生院创建通过一级综合医院;石牌镇中心卫生院中医科、月山镇中心卫生院内科通过省特色专科评审;石牌、腊树、高河等10所乡镇卫生院基层中医馆投入使用。此外,乡镇卫生院积极引进CR、DR、彩超、全自动生化分析仪、健康一体机等医疗设备,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,并积极引导病人分级诊疗、有序就医。县域外就诊率逐年下降,县乡之间分级诊疗、双向转诊机制初步建立。
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提升县域医疗技术水平。通过公开招聘、校园招聘、自主招聘、直接考察录用等多种方式,进一步简化招聘程序,拓宽人才引进渠道,建立引进人才绿色通道。2010年医改以来,共为县乡医疗机构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00多名;通过“三支一扶”、农村订单定向培养等形式为基层医疗机构引进医学专业人员60余人。认真实施医疗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工程,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、全科医生转岗、县级骨干医师、儿科医师转岗培训,2017年共完成4名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、1名儿科医师转岗培训、3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10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,医疗卫生人才能力不断提升。每年安排县级医院骨干医师轮流赴上级三甲医院进修学习新技术、新项目。制定出台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》,规范开展村医岗位培训,依托医共体牵头医院,每年举办两期村医培训班,免费接受村医脱产进修学习。注重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,2012年县政府出台《怀宁县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医师选拔实施方案》《怀宁县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医师管理办法》,在全县卫生系统评选了14名学科带头人和45名骨干医生,有效发挥学科带头人、骨干医师的技术骨干作用。(赵南松 王毛生)
(转自省卫计委网站)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